本报讯(记者 谷玫桦 通讯员 吴瑶 吴慧)上世纪50年代,经典歌剧《洪湖赤卫队》讲述这样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,1930年,洪湖地区活跃着一支赤色武装,他们在党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的带领下,在洪湖岸边开展游击活动,为捍卫洪湖家园和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屡建奇功。

半个多世纪以来,《洪湖赤卫队》已经成为国家民族歌剧的瑰宝。
《洪湖水浪打浪》等著名唱段成为镌刻在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,红色基因在血脉赓续中永存。
6月21号和6月22号晚,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、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联合推出的大型民族舞剧《洪湖水 浪打浪》在洪山礼堂上演,动人的旋律再次响起,唤起无数记忆和感动的,是舞蹈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。

舞剧《洪湖水浪打浪》是这一题材首次以舞剧形式呈现。经典在前,对艺术创作者而言是宝藏,更是挑战。“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,就是和经典歌剧的区别在哪?”导演帅晓军解读道,“舞剧没有台词、没有唱段,不会像歌剧那么写实,创作起来就必须有所取舍。”他们“取”的,是经典歌剧中的人物设置与关系,更是那一代革命者的理想与信念。

《洪湖水 浪打浪》历时三年打造,师生同台演出。“让我们一直支撑到最后的信念——永远不放弃、永远奋斗、永远乐观,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。”导演卢慧感叹:得益于排剧,排练中反复修改剧本,甚至一个动作一个表情,都要反复琢磨,主创人员也获得了精神上的传承,更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,“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,我们都能去面对自己的生活。”



《洪湖赤卫队》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红色经典,已经演变出歌剧、电影、戏曲等多种艺术样式,但还未出现舞剧样式。《洪湖水 浪打浪》舞剧所蕴藏的人物形象、红色基因、情感力量等元素为舞剧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蓝本,也在当代舞蹈创作中具有重拾初心的现实意义。以舞蹈的方式重现经典,是以艺术不断创新的方式向经典致敬。

“洪湖水”象征着家园,深藏着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“洪湖水”也象征着人民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党的伟大事业依托的是人民。洪湖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朴素信念——这是党最大的初心。

记者 谷玫桦
责编 管根稳
审核 李祥军